综合治理

您当前的位置: 综治动态 >> 综合治理
【“碚”加平安·政法实践】先进集体①|复兴法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来源:   作者:区委政法委   点击数:3036   日期:2023-07-10   字体:【

复兴人民法庭于 2018 年10 月18 日揭牌投用,目前共有干警 9 人,其中员额法官 3 人,法官助理3 人,聘用制书记员 3 人。内设诉讼服务大厅、审判法庭、互联网法庭、调解室、代表委员联络站等,兼具立案、调解、开庭、便民服务等多项功能。 复兴法庭辖区面积 117.09 平方公里,常驻人口约8.11万余人,包括:一个工业园区(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两个街道(水土街道、复兴街道)。水土园区有世界五百强企业 11 家,中国五百强企业9 家,规模以上企业131家(工业 86 家、服务业 31 家,商贸业14 家),国科大重庆学院、京东方、万国光电等知名院企均在辖区范围内。

自成立以来,共受理借款合同、买卖合同、劳务合同等各类民商事案件 5814 件,为辖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司法保障。先后被评为“全市法院人民法庭建设工作先进法庭”“北碚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北碚区平安建设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称号。

依托“万家法律驿站” 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复兴法庭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基础,自治为根本”的“三治融合”社会 治理新路径,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法治力量。积极主动争取辖区党委政府支持,配合创建“万家法律驿站”特色司法服务品牌,创新“六方融合、六站合一”核心理念,即整合法庭法官、派出所民警、司法所干部、村干部、网格员、法律志愿者等 6 支力量,建立法律服务、矛盾调处、普法宣传、法治培训、社情收集、校地合作等6项“工作站”制度,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精准高效的“一站式”法律保障和服务。形成源头预防、非诉挺前、多元化解的分层递进前端治理路径,切实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自 2022 年“万家法律驿站”创建以来,共化解矛盾纠纷 184 起,其中诉前 89 起,诉后95 起,诉后化解量占法庭新收案件的 11%。提供调解人员培训5 场次,参与培训人数达 200 余人,培训内容涉及婚姻家庭、民间借贷、物业服务等类型化、多发性法律问题,人民调解队伍不断壮大,调解能力持续提升。 

创新“云企法律驿站”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复兴法庭立足科技赋能,积极探索创建“云企法律驿站”。计划通过微信小程序,实现远程网络视频会议、网上立案、网上法律咨询、调解指导、司法确认、法治宣传等功能,让园区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咨询一下法官”,打造“互联网+法官”智慧司法服务新体验。 按照“1+2+3”模式,与园区、街道、京东方等大型科技企业共同建立三方定期联席会议和临时召集协商会议机制,实现“云端会诊”,形成以法院为主导,园区、街道、企业、协会等力量共同参与的“一站式”法律服务平台。2022 年,通过“云端会诊”,妥善化解了园区高度关注的三圣特材关联公司系列股权纠纷案,保障了园区重点企业正常经营。 

多措并举加强法治宣传 助力法治社会建设

复兴法庭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强化以案释法,引导全民增强法治观念。与辖区镇街签订《法官进社区共建协议》,广泛开展主题开放日和送法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 通过车载便民法庭巡回庭审、播放宣传片、发放宣传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邀请代表委员参与法治宣传、见证巡回审判、参与案件调解,最大限度发挥司法活动辐射效应,引导群众树立规则意识、法律意识。2019 年以来,复兴、静观法庭共巡回审理案件 220 余件,旁听群众达万余人,普法宣传 60 余次,现场解答群众法律咨询2000 余人次。同时,积极开展“巾帼法官宣讲团”“小公民法律课堂”等法治巡回宣讲活动,召开专题法律知识讲座12 次,利用“六一”儿童节、“三八”妇女节、“九九”重阳节等节日,开展法庭主题开放日 10 次,增进了人民群众对法院文化、 法院工作的了解,提升了群众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意识。针对审判中发现的交通安全、村规民约、物业服务、房屋租赁等类型化问题,及时向基层政府或辖区企业发送司法建议8 份,被建议单位均及时回应、积极落实整改,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